0792-8159931 在線客服 聯系我們 返回頂部
政策信息 新聞動態

省國資委 省科技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省出資監

2022-07-21


省國資委 省科技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省出資監管企業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出資監管企業: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建設創新江西的決策部署,加快推動省出資監管企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省國資委會同省科技廳制定了《關于深入推進省出資監管企業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江西省國資委     江西省科技廳

2022年6月18日

 

 

關于深入推進省出資監管企業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

為加快推動省出資監管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實施創新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更好發揮國有企業在全面建設創新江西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論述,按照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科技創新的相關決策部署要求,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資源相結合的原則,加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打造更多一流企業、頭部公司,在“2+6+N”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國有企業引領帶動作用,為我省全面建設創新江西提供更強有力的戰略支撐。

二、主要目標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增強創新體制機制活力,通過“五個著力”推動構建資源集聚、活力迸發、競爭力強的創新生態系統:著力推動企業R&D投入持續快速增長,建立研發投入剛性增長約束機制,力爭研發投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著力培育打造、并購引進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或科技領軍企業;著力高水平建設和運行一批創新平臺,加快創新要素整合,提升創新能力;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一批高價值新產品,培育一批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實現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著力實施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攻堅,努力構建有競爭力、吸引力的國有企業引才育才政策體系。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培育創新主體

1.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不斷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運用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手段,在主業相關的優勢產業領域、新經濟領域,遴選一批成長性好、技術實力強、經濟效益明顯的種子企業,集中資源培育發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以獨角獸企業為代表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

2.加大考核引導支持力度。健全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按照企業功能定位分類設置科技創新考核指標,加大研發投入和研發投入強度等科技創新指標在經營業績考核中的權重。對企業科技創新產生的費用性研發支出,經審核確認后,在經營業績考核計算經濟效益指標時,全額視同實現利潤予以加回。探索實施科技創新容錯機制,對富有開創性、探索性和失敗風險高的科研項目,按照盡職免責原則寬容失敗,鼓勵科技人才不畏挫折、大膽創新。

3.加大財政資金引導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全面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繼續將科技創新投入列入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每年在省級國有資本收益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加快科技創新發展,引導加大研發投入。落實首臺(套)、首批次優惠,以及現行國家有關科技創新稅收激勵和補助等相關政策。

4.加大科技金融融合力度。將重大創新平臺、重大研發項目、科技獎勵項目、“揭榜掛帥”遴選項目、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列入金融支持創新“白名單”,向銀行、創投等金融機構推薦對接,鼓勵跟貸、跟投,積極發揮科技擔保企業的協同作用,支持企業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和產業化。通過實施‘映山紅行動’升級工程,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登陸科創板、創業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融資。依托省現代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探索成立科技創新類子基金,推動企業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和產業化。

(二)高標準建設和運行創新平臺

5.積極參與高層次研發平臺建設。對參與國家級研發平臺建設的企業,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專項資金中予以支持。強化對企業建設省級創新平臺的統籌規劃和系統布局,支持企業承建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省科技創新基地。支持企業聚焦我省“2+6+N”重點產業,特別是戰略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領域,通過自建或與大院大所合作共建等方式,加大組建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研發機構和組織的力度,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支持企業在相關產業創新聯合體中發揮好中堅力量作用,堅持對外開放和創新資源共享,加強行業共性技術問題的應用研究。

6.積極打造“科研飛地”。鼓勵并支持企業深化科技開放合作,積極“走出去”,通過自建或投資并購等方式,到創新人才較多、創新資源集聚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高層次研發中心或實驗室,打造“研發在飛地,產業在本地”的新型研發平臺運行模式。

7.高標準運行現有平臺。建立健全研發平臺運行管理和評價機制,以服務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和市場化導向為原則,明確現有研發平臺的主要任務和研究方向,持續跟蹤主業及相關產業前沿技術,設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究課題,組織團隊開展持續深入的系統性研究。注重平臺研發人才隊伍梯隊建設,保持人員結構科學和規模合理,打造穩定高水平的技術團隊。

(三)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

8.鼓勵和支持參與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企業牽頭承擔和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省重點研發計劃、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計劃項目。對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企業,其新引進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團隊的工資總額可增加基數。在集中度較高、企業具有明顯優勢的產業領域,將重大創新需求納入我省科技計劃項目指南,結合項目特點優化管理流程、提高實施效率,一體化推進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發、應用示范和成果轉化。

9.積極實施“卡脖子”技術攻關。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聚焦制約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行業共性技術難題,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力爭攻關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持續用好“揭榜掛帥”“賽馬爭先”等制度,吸引外部優秀科技人才和團隊協同創新,為企業重大技術需求攻關提供外力支持。推動企業積極參與03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聚焦數字經濟領域5G、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元宇宙等前沿技術,加快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建立并定期更新省國資系統科技創新重大科研項目庫,對有入庫項目的企業,在工資總額調控時予以適度支持。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重大科技獎項申報,對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的企業,在經營業績考核中給予獎勵加分。

10.大力實施知識產權和品牌攻堅。積極推進企業知識產權貫標,大力開展圍繞主業的發明創造活動,著力提高專利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大幅提升發明專利和高價值專利的申請數量和質量。鼓勵企業建立專利數據庫,逐步開展知識產權戰略性布局,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市場分析、預警分析和糾紛應對,全面提升知識產權運用和管理能力。更加注重標準和品牌建設,不斷提高企業及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行業話語權。支持企業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標準轉化,積極主持或參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制定。

(四)打造創新人才聚集“磁力場”

11.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支持企業加大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建立高層次人才(原則上為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創新創業基地。依托科技創新平臺、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著力吸引和培養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科學家和尖端人才,鼓勵企業積極培育或引進科技領軍人才擔任“科技副總”。結合創新人才計劃的實施,加大對企業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重視培育高水平科學家和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集聚資源推動科技領軍人才申報和入選國家級和我省“1+5”人才計劃。對企業新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所支付的薪酬可以增加工資總額基數。

12.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鼓勵企業提高科技人員薪酬待遇,保障科技人員平均工資不低于全體人員平均工資。鼓勵獲得國家或省級科技獎項的企業,對其項目核心科研團隊,按照所獲獎金的1-3倍再予以獎勵,相關獎勵經認定后實行單列管理,不納入工資總額基數。鼓勵企業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按一定比例用于獎勵核心項目團隊,相關獎勵(包括但不限于一次性獎勵、技術轉讓收益比例獎勵、利潤提成比例獎勵等)或提成工資等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薪酬,經認定后可以全額計入企業工資總額,不受本企業工資總額限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探索對高層次骨干科技人員開展股權、期權、崗位分紅權、項目收益分紅等激勵試點工作。在推進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優先支持“科改示范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型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建立和完善省國資系統科技創新人才庫管理制度,在評優評先過程中,對人才庫專家予以優先支持。

13.不斷優化人才評價標準。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水平、業績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標準。鼓勵企業建立與管理序列并行的技術序列晉升通道和薪酬體系,對高層次科技人才實施年薪工資、協議工資或項目工資等。探索實施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對基礎研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重點推行聘期評價、長周期評價,探索實行國際國內同行專業化評價,加快構建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人才評價機制。試行高層次人才計劃科學家舉薦制度。支持江銅集團在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上先行先試,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五)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

14.優化提升科技服務水平。探索實施科技項目“一站式”服務模式,專門設立并暢通針對企業的科研項目立項、驗收、各類創新平臺審核認定、科技型企業資格認定、“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培育認定等各項工作渠道。支持企業公平、合理地享受省本級或屬地設區市關于科技創新企業、平臺、人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15.大力培植科技創新文化。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改革科技獎勵制度,鼓勵全省國資系統定期召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國資工匠”、創新創業大賽、學術交流會等科技創新主題活動,鼓勵和支持企業設立科技(人才)獎勵。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講好國資系統優秀科技人員故事,營造尊重創新、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良好創新文化氛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國資委、省科技廳共同強化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在頂層設計、改革措施和工作保障等方面形成共識、協同發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企業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地位,抓緊抓實,要建立“主要領導掛帥抓,分管領導靠前抓,科技部門具體牽頭、業務部門齊抓共管”的機制,并結合實際細化工作方案,明確戰略目標、具體舉措和有關創新指標,全面推進企業創新體系建設,確保各項政策落實落地。

(二)加強監測評價。由省國資委建立省國資系統科技創新信息化平臺,完善創新型企業庫、科技創新項目庫、科技專家人才庫等企業科技創新信息數據體系,優化科技創新調查統計制度,加強企業創新活動、創新投入產出等統計監測和跟蹤,不斷優化對企業創新發展的考核和評價機制。

(三)加強指導宣貫。加強企業科技創新工作指導和督促,每年定期組織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培訓,對科技獎項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成果轉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工作和政策進行宣講,確??萍紕撔抡呗涞貙嵤?。


項目申報 技術查新 人才工程
只需
長按加關注
^_^
=============
科技企業的小幫手
 
記得加我
電話/微信:
180 7020 8399
在線咨詢
Copyright © 2018-2021 維普研究院 版權所有 贛ICP備2021000225號  技術支持:思源軟件
国产毛片大全网站,亚洲最新性爱精品,国产av网址大全,欧美曰曰www